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作业及参考答案

点击数:348 | 发布时间:2025-02-15 | 来源:www.grzzer.com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大家目前做的工作,或许过于平淡,或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收获人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对于敬业者来讲,任何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大伙整理了《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作业及参考答案》感谢大伙的阅读支持,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1、选择题

    1.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地坐落于南半球

    B.P地坐落于高空

    C.P地北部充气压力比南部高

    D.P地坐落于北半球近地面

    答案:D

    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排除B选项;风向向右偏转,排除A选项;风向北部吹,说明北部充气压力低,排除C选项;该地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且向右偏转,选项D正确。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充气压力相同各点的连线。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地方风力的是

    3.B图中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2.C3.A

    4.下图为“某地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海域风浪大于M海域

    B.P地吹偏北风

    C.Q地吹东南风

    D.K地多为阴雨天气

    答案:B

    分析:依据充气压力值,图示为北半球高压脊。N海域等压线比M海域稀疏而且比较封闭,风浪小于M海域,A错。由等压线分布情况得出,P地吹偏北风,B对;Q地吹西南风,C错。K地受高压脊影响,多为晴朗天气,D错。

    5.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边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

    答案:B

    分析:由所学常识可知,北半球高空的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应为西风,而飞机是自东向西飞行,所以飞机逆风飞行。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6~7题。

    6.若只考虑温度原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7.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6.B7.C

    分析:第6题,P地周围区域是高温区域,相应充气压力较低,N地气温较P地低,充气压力应高于P地,风由N地吹向低压区,北半球右偏,形成东南风。第7题,M、P、N一线中,P地是热低压的中心区,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陷,对应上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故③图画法正确。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8~9题。

    8.与M点同高度的地址相比较,N点充气压力

    A.较高B.较低

    C.相等D.不确定

    9.若图示为北半球,则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B.南风

    C.西风D.北风

    答案:8.B9.D

    分析:第8题,由图可知,500百帕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地址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充气压力低于该点。第9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N地,由于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后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由于是北半球,故风向应垂直指向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的右边,即为北风。

    下图示意“2024年十月12日18时的某地区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充气压力差值不可能是

    A.18百帕B.25百帕

    C.14百帕D.15百帕

    11.乙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答案:10.B11.C

    分析:第10题,图中相邻等压线的充气压力差为4百帕。因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或差一个定值,可判断图中甲地等压线数值可能为1004或1008百帕。等值线两侧数值取值范围不同。图中乙地充气压力在1020~1024百帕之间。若甲处等压线数值为1004,则甲地充气压力介于1000~1004百帕之间,甲、乙充气压力相差16~24百帕;若数值为1008,则甲地充气压力介于1008~1012百帕之间,甲、乙两地充气压力相差8~16百帕。第11题,依据图中经纬网数据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范围为坐落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借助等压线图上风向的画法,可判断乙地此时吹西南风。

    下图示意某地区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充气压力高于P地。读图,完成12~13题。

    12.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3.M、N、P、Q四地中,风力的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

    答案:12.A13.D

    分析:第12题,由题意可知,P地充气压力低于N地,则N地的充气压力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依据纬度确定该地坐落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13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大,风力大。

    2、综合题

    14.读“实质大方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实质大方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区域在________半球。

    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成一夹角北

    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大,风力大

    分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理解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

    15.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充气压力与气流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有M、O、P三个充气压力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图示区域坐落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充气压力分布情况的是

    答案:P

    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③等压线最密集

    如下图:

    D

    分析:第题,从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上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第题,③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第题,①处受力状况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并且在其右边,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坐落于风向左边。第题,甲—乙沿线近地面M、O为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其高空等压面向上凸。

    1、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区大方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B.气流b、d由低压流向高压

    C.气流b、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气流a、c引起降水变化,气流b、d则不会

    2.下列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易形成多雨天气

    B.近地面等压面,甲处向下凹,乙处向上凸

    C.甲、乙两处均为少雨带

    D.甲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处

    答案:1.C2.B

    分析:第1题,从经纬度和环流方向来看,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度环流圈。a气流是因地面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但c气流因动力缘由由密度小的地方流向密度大的地方;b、d为水平气流,由充气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充气压力低的地方,并且发生了明显的偏向,说明遭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是信风带,由高纬流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一般带来干燥的天气。第2题,甲地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充气压力,等压面下凹,水汽上升凝结,易成云致雨,气温日较差小,乙地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充气压力,等压面上凸、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充气压力带、风带和气流的有关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充气压力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4.正确表示①②之间风带风向的图是

    答案:3.A4.B

    分析:第3题,从图中的副极地低充气压力带提示信息可知①②③均为充气压力带的地方。C、D排除。据纬度地方可知②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风靡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A正确。第4题,①②之间的风带应为南半球低纬度的信风带,即东南信风带,实质风向为东南风。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5~6题。

    5.图例所示的充气压力带名字是

    A.赤道低充气压力带B.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

    C.副极地低充气压力带D.极地高充气压力带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答案:5.B6.B

    分析:第5题,从图中充气压力带分布的大致地方看该充气压力带应为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第6题,P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

    7.受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原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80°附近B.南北纬60°附近

    C.南北纬40°附近D.南北纬30°附近

    答案:D

    分析:全球的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为南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大方稳定,A项和C项分别处在极地东风带和西风带;南北纬60°附近,是副极地低充气压力带,风靡西风。

    下图为“充气压力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风靡下沉气流

    B.10°N~20°N风靡东南风

    C.20°N~30°N风靡西北风

    D.30°N~40°N风靡西南风

    9.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北半球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天B.乙表示7月份、夏天

    C.甲表示9月份、秋天D.乙表示1月份、冬天

    答案:8.D9.B

    分析:第8题,察看甲图剖析,0°~10°N之间应受上升气流影响,A错;10°N~2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风靡东北风,B错;20°N~30°N之间此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影响,C错;30°N~40°N之间受风靡西风影响,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第9题,甲图中充气压力带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天,是1月份;乙图充气压力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天,是7月份。

    10.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充气压力带的地方变化。关于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地方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北移、冬天南移

    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

    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地方的变化

    D.风靡下沉气流

    答案:C

    分析: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地方的变化要早于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地方的变化,故C项正确。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在3月份开始北移,9月份开始南移,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赤道低充气压力带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坐落于北半球,故B项错误;赤道低充气压力带风靡上升气流,故D项错误。

    阅读下列图示,回答11~12题。

    11.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12.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答案:11.D12.D

    分析:第11题,图A中60°N附近因为冷暖气流相遇,暖而轻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上,应风靡上升气流,箭头指示为下沉气流,不正确。赤道附近应风靡上升气流,而B图中是下沉的,不正确。30°N附近气流堆积后下沉,图C所示也不正确。第12题,极地东风应在地球两极高纬度区域,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D项正确。

    13.下图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答案:C

    分析:信风带大体坐落于纬度0°~30°之间,南半球为东南风。

    2、综合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需要。

    在图左边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充气压力带名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在图中相应的地方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风带名字。

    极锋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此季节,罗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与目前相反,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怎么样变化?

    答案:见下图。

    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副极地低充气压力带极地高充气压力带

    见上图。

    风靡西极地东

    冬天充气压力带、风带地方偏南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变为西南信风。

    分析:本题考查近地面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三圈环流即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结合各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形成缘由及分布可判断A、B、C、D的名字、风带名字及风向、三圈环流的方向,而极锋约坐落于60°纬线处,是由风靡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由图可知充气压力带、风带南移,故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天,而罗马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据此判断此时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目前相反,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将向右偏转。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的大方环流情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一般地,A地降水量比B地________,缘由是什么?

    C气流来自________。该充气压力带控制的区域降水状况如何?为何?

    请说出A、B、C、D四处风向的差异。

    答案:冬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地方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讲,此时是冬天。

    多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益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

    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降水少。气流下沉,水汽不容易冷凝。

    A是西南风,B是东北风,C是西北风,D是东南风。

    分析:第题,由图可知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地方向南半球发生位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天。第题,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有益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第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高充气压力带控制的区域气流下沉,水汽不容易冷凝,故降水少。第题,A为西南风,B为东北风,C为西北风,D为东南风。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